新闻中心

三公司:从传统基建到城市运营的“链式”跃迁

  时间:2025-05-23 【字体:

本站消息 “大丈夫,当朝碧海而暮苍梧。”

公元1607年春,一代“游圣”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,迈出了云游天下的第一步;400多年后的今天,中铁十五局三公司在时代的跃迁中,在新型城镇化与“双碳”战略的双重驱动下,以江阴市徐霞客镇为支点,以奋斗、务实的企业精神,逐步实现从传统施工到城市更新、再到全产业链服务运营的跨越。通过整合资源、技术创新与模式迭代,正以“投建营一体化”模式重塑城市发展新生态,逐渐整合出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样貌。

传统基建筑基:从“单一施工”到“综合整治”

作为中国铁建旗下骨干企业,除铁路、公路、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等领域,三公司早期还以市政工程、房建工程及污水处理等传统基建为核心业务。进入江阴市场后,该公司充分发挥传统基建优势,在马镇南部综合环境提升项目及马镇城市更新项目中,承揽了含新建市政道路、道路改扩建工程、保障房建设以及雨污水处理等工程,累计铺设超万米钢筋混凝土管道,助力24个自然村实现排水达标,惠及1550户居民;此外,在江阴片区各项目管理过程中,充分融入属地东部新区项目群管理模式,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情况,创建了独特的片区化管理,实现资源共享及施工经验同步更新。在大力发展传统领域的同时,探索城市更新以及生态修复等新领域建设,进一步推动公司在“五涉”领域的发展,提升企业在环保基建领域的优势,为复杂环境下的综合治理经验积累了宝贵经验,展现了在绿色施工建造中的技术实力,为转型奠定基础。

城市更新赋能:从“物理改造”到“智慧升级”

项目团队进一步突破传统施工边界,以“智慧城市更新”为核心,打造了涵盖风貌改造、安居工程、智慧市政的复合型项目群,结合徐霞客镇的实际情况以及现代化生活方式,提出了集景观观赏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宜居空间这一理念。江阴片区的建设者们通过道路系统全面升级,翻新道路路面并铺设花岗岩面砖,同步优化无障碍通道设计,提升通行舒适度与便利性;同时,项目通过补植乡土植物丰富植被层次,升级硬质景观并融入文化元素,增设休闲座椅、健身器材等适老化设施,兼顾美观与实用性,进一步加速了城市更新。在建筑外立面改造过程中,充分融合地域文化,采用统一风格,以灰白色为主基调,墙裙搭配马头墙演绎地域特色,通过传统建筑语汇的现代表达,充分延续城镇历史记忆。

此外,项目团队同步推进硬件更新与数字化赋能,通过加装智能门禁系统,集成人脸及车牌识别功能,实现外来人员精准管控与居民无感通行;搭建设综合数据中心与运营平台,整合片区态势展示、日常管理、公众服务等功能,提升运营效率;建立电子档案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,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并智能预警;形成“建设—管理—服务”全周期智慧解决方案,推动城市更新从物理改造向数字化治理升级。

如今,走在游圣故里,随处可见翻新的道路、崭新的建筑以及各式各样的绿植,仿佛置身于公园一般。

产业链服务运营:从“交付项目”到“经营城市”

随着深耕江阴片区市场,从基础设施建设,到智能化城市更新,三公司逐渐探索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新道路。3月31日,随着中铁十五局首个“城市更新+运营项目”——长江江阴段港口水陆联运体系提升工程开工,标志着该公司开始从“城市建设者”向“城市运营商”进行转变。作为EPC总承包运营项目,该项目涵盖了从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,实现当地资源循环利用,长效运维服务以及产业联动开发。

当前,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逐渐从“增量时代”转向“存量时代”,“城市运营”的意义正不断凸显。从早期的市政建设到城市更新,再到如今的城市运营,三公司转型的背后,是技术创新与战略协同的双重支撑。未来,该公司将以江阴片区为样板,深化“城市更新+智慧运营”模式,拓展城市管廊、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,构建覆盖“规划—建设—运营—增值服务”的全产业链生态,在推进企业加快转型发展的同时,聚焦城市升级不断布局,融入城市发展不断深耕,着力市场存量挖潜提质,在全力推进企业转型的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。

江尾海头处,一江春水动海潮;站上新起点,奋楫立涛头——“朝碧海暮苍梧,为有期许再出征!”

花溪田园(三公司 供图)

三公司江阴片区项目(三公司 供图)

长江江阴段港口水陆联运体系提升工程(三公司 供图)

(中铁十五局三公司党委工作部 连昊)

企业简介
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五、六师合编后的第五师,1984年1月奉国务院、中央军委命令集体转业并...[详细]
联系我们

官方微博

官方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