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守护一江清水 铸就百年工程|二公司常山江项目:鏖战常山江 铁军展雄风

  时间:2025-08-07 【字体:

本站消息 在钱塘江中上游的常山江上,一场波澜壮阔的建设史诗正在激情上演。走进中铁十五局二公司常山江项目现场,目光总会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:巍然屹立的围堰如钢铁长城守护着江域安澜,标准化施工现场秩序井然如精密钟表在运转,导流墙与泄洪闸的浇筑工艺堪比工艺品般精致,发电站的轮廓在江岸边日渐清晰,大桥桥墩如巨人般扎根大地……

这每一处细节,都是项目团队以创新管理激活效能、以铁军精神淬炼担当的生动注脚,更是十五局人用智慧与汗水在浙西大地上书写的奋斗答卷。

人心向齐,奏响管理 “协奏曲”

该公司承建的钱塘江中上游常山江航电枢纽项目,全长33.4公里的战线串联起4座航电枢纽(涵盖围堰、船闸、泄洪闸、导流墙、电站、闸首桥等核心设施)、锚地、服务区,以及3座改建大桥,982万立方米的土石方量更彰显着工程的艰巨。这项集水运、公路、发电于一体的超级工程,不仅将成为国内多业态融合的典范,更承载着激活常山江水资源优势、改善民生福祉、助推衢州乃至浙江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。干好这个项目,既是擦亮品牌、深耕浙江市场的重要一役,也是展雄风、再创辉煌的必由之路。

“项目管理是一门艺术,管好了,安全质量、产值进度、环保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能达到预期目标;管不好,样样指标都落空,企业的信誉受损,严重影响属地滚动发展。”公司副总经理、浙江片区项目负责人黄伟在日记中写下的这段话,道出了管理的真谛。这位曾执掌沪昆、杭甬高速等多个重大项目的 “老将”,深知人才是管理的核心。从2023 年 9 月项目开工以来,他带领团队对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进行全面摸底,如同指挥家调配乐队成员般,根据每个人的专长与优势,经集体研究后将其安置在项目部与各工区的关键岗位。

“能力与岗匹配”不是终点,而是动态优化的起点。该项目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,定期以干部标准对全员进行考评:胜任者留任赋能,不适者及时调整到更能发挥特长的岗位。近两年来,20 余名管理人员通过岗位调整实现成长成才的梦想,有的被提拔重用,有的在同级岗位创造新业绩,还有一批优秀人才输送至集团、公司及其他项目。常山江项目由此赢得 “人才成长摇篮” 的美誉,人才的活力与项目的动力形成了良性循环,让每项计划都能在精准施策中稳步推进。

扎根一线,筑牢效益 “压舱石”

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项目的效益源头在枢纽工地与大桥施工现场。项目管理层深谙此理:只有让管理人员沉到一线,与现场 “零距离” 接触,才能精准管控安全质量、高效调配人财物资源,为进度装上 “加速引擎”。

随着招贤、阁底、天马、白虎滩等枢纽及大桥工程陆续开工,项目班子成员与工程、安全、物资设备、测量等部门骨干纷纷背起行囊,进驻一线工区。为了让大家安心扎根,项目在工地附近租赁了宽敞明亮的楼房,办公、食宿功能集于一体,室内装修一新,卫生间、空调、洗浴设施一应俱全,冬暖夏凉的环境丝毫不逊于项目部。还聘请专业厨师每日烹制花样翻新、色香味俱全的饭菜,让奔波在现场的员工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,一些职工笑着说:“工地上的伙食,比家里的还丰盛!”

良好的环境催生出强劲的战斗力。在工区的员工们,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,白天穿梭在钢筋水泥间监督检查,夜晚仍坚守在被探照灯照亮如白昼的工地:导流墙浇筑时紧盯混凝土配比,泄洪闸施工中排查安全隐患,大桥桩基灌注时守护每一个技术参数。皮肤被晒得黝黑,手上磨出了厚茧,他们却从未抱怨——因为日渐成型的建筑,就是最好的褒奖。而在办公室里,员工们同样坚守岗位,认真梳理资料、填写报表,确保每一份资料都能按时通过业主与监理的审核,为项目计价确认筑牢后方防线,他们的默默付出,如涓涓细流汇聚成项目推进的强大动力。

精益求精,锻造质量 “金名片”

对建筑企业而言,优质工程是最硬的底气。常山江项目地质结构复杂、施工工艺繁琐,而且受汛期制约 —— 每年汛期3个月加上风雨天气,实际有效施工时间不足7个月,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几亿元的工程量,对团队的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都是严峻考验。项目团队选择向内发力:以“一次达标”为目标,与无效劳动坚决说 “不”。

这一目标的实现,始于施工方案的千锤百炼。项目安排专人负责方案起草,每一份方案都要经过反复斟酌、多轮研讨,质量领导小组逐字逐句推敲打磨后,再邀请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进行审定,直至达到最优方案才报送业主与监理单位审核。100 多个施工方案的背后,是团队对“细节决定成败”的深刻践行。

方案落地的关键在执行。技术人员将桩基钢筋笼直径、钢筋间距、围堰填筑步骤、导流墙模具安装等细节,通过技术交底精准传递给施工班组,杜绝盲目施工与返工隐患。同时建立了 “自检、互检、专检” 的三级检验体系:施工人员先自查,班组间再互查,最后由现场技术人员与项目部工程部长、总工进行全面督查,确保每道工序都不留死角、不走过场。两年来,4 座导流墙、一期泄洪闸、3 座电站深基坑开挖、围堰填筑等工程,全部一次通过业主与监理的验收,“零返工” 的成绩单,成为项目质量口碑的最佳证明。

竞合共生,激活发展 “新动能”

优质项目既要干得漂亮,更要算得精细。常山江项目将 “爱企业、讲诚信、争第一” 的企业文化融入管理血脉,推行工区独立核算机制,为项目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
针对项目点多线长、跨度大的特点,项目打破传统的统一核算模式,向工区负责人放权,推行 “自主经营、独立管理、单独核算”。各工区负责人与项目主管签订包保责任状,将安全质量、产值效益、环保等指标与绩效、评先评优直接挂钩。项目部每月对工区进行考评排名,半年开展一次总结评比,公示栏上的排名表如同一面镜子,让各工区形成了 “不用扬鞭自奋起” 的竞争氛围:你追我赶抓安全,精益求精保质量,争分夺秒抢进度,精打细算创效益。

竞争催生出智慧与效率。各工区在小型材料采购、机械租赁、水电使用、临时用工等方面精打细算,不断优化人员配置,加大考核力度,有效避免了人浮于事、效率低下、成本超支等问题。尤其在地材利用上,项目超前谋划,经业主同意后投入设备,将施工区域河道内的泥沙石通过淘洗、破碎等工序,加工成符合标准的粗细砂、大小石子,直接用于工程建设,为项目节约了大量成本。项目开工以来,钢材、木材、水泥、砂石料及各类费用均控制在计划范围内,“算得精”让“干得好”有了更坚实的支撑。

如今的常山江项目,4 座导流墙与一期泄洪闸已巍然屹立,招贤闸首桥、徐村大桥、富足山大桥的轮廓在江面上舒展,阁底、招贤、白虎滩电站及 4 座枢纽二期泄洪闸工程正加速推进…… 每项工程的指标都远超预期,引领着项目向年度目标全力冲刺。

鏖战常山江,建设者们以管理创新破解难题,以铁军作风攻克险阻,在浙西大地上写下了属于他们的奋斗篇章。这座集水运、公路、发电于一体的超级工程,终将如一条巨龙唤醒常山江的潜能,而十五局人也将在这场战役中,以品牌力量深耕浙江市场,让铁军雄风在新时代的建设征程中持续绽放!

白虎滩枢纽全景(吕画眉 摄)

(中铁十五局二公司常山江项目部 王志琴 吕画眉)

企业简介
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五、六师合编后的第五师,1984年1月奉国务院、中央军委命令集体转业并...[详细]
联系我们

官方微博

官方微信